2017年7月23日 星期日

私校的束縛

昨日新竹高一國文菁英班2:15下課,一名學生留到最後等同學都散了,才走向吳寧老師與我,對我們說:

「老師,開學後每個星期六學校都要上課,所以這裡的國文課我只能看錄影帶上課了。」學生一邊抓頭,表情帶點茫然。
你可能不會明白,這句話聽在教育者心裡,是一陣難受的酸楚。

先談談這位同學,他在今年的國中會考國文科拿到B級的成績,媽媽說,孩子因專注力不足的關係,長久以來都不喜歡閱讀,對國文科有很大的挫折感。今天她送孩子來補國文,不求成為頂尖,只求能提升到平均值,希望孩子不要放棄自己,更不要因為害怕而逃避。

我感受到一位母親努力想拉住孩子,不讓孩子沉淪的心情,而我能做的就是把這股力量迴向她的孩子。經過一堂試聽課程後,媽媽告訴我,他的孩子願意上課。

第一堂課,媽媽告訴我,孩子一到家就詳細的說明課堂上老師交代的事項:要買指定的書籍、看完規定的範圍,作業要上傳到線上課程平台。媽媽信心大增,覺得孩子有希望在國文科上重新獲得學習的動力與成就感。

第二堂課,這位同學第一個交作業,很用心的完成。

第三堂課,一如以往,這學生提早抵達,不同的是,那次他在座位上打開暑假指定的書籍,一個人靜靜的讀著,而且,他仍是班上第一個繳交作業的人。這一天,我私下調查班上同學錄取的高中時,這同學以不被第三人聽見的音量,難為情的說出自己錄取的私立高中校名。


學生覺得自己念的學校並不好,自信心從這裡開始打折。

我們班上共有兩名同學就讀那間私立高中,早在學校新生訓練之前,另一名家長已著急的和我聯絡:

「學校發了通知單,從高一開始星期六要到學校上課到下午三點,這樣就不能上吳寧老師的高一國文了,怎麼辦?開學後國文課能不能調到三點以後?或改到其他時間?」

想辦法安撫家長之後,我立即展開調查,資料收集的對象包含國中老師、補習班主任、該校今年畢業生兩名(一男一女)。根據畢業生的說法,星期六安排的課程為國英數各兩堂,不上進度,上課外補充。

 ▶國文科大部份上《搶救國文大作戰》講義內容,可能會加一點寫作課
 ▶數學科練習題目
 ▶英文科上課外補充

 ▷段考前的星期六全用來自習,不上課
 ▷如果是要補習,班導會准假

男畢業生表示,他自己會向學校請假去補習;女畢業生表示,如果時段同樣都是國文課,她會向學校請假來吳寧國文講堂上課。

國中老師(高二國文菁英班家長)認為,如果學校加課對學生的幫助不大,建議不要浪費時間,直接請假按照自己的規畫進行就好。

補習班主任表示,自己從前參加孩子高中的學校日時,就有看過家長很明白的向導師說明,如果孩子在學校睡覺,請不要叫醒他,因為孩子晚上要補習。意指家長對於學校的規畫沒有信心,寧願讓孩子在學校多休息,跟補習班的學習進度就好。鼓勵家長向導師提出自己的教育規畫,不必因循苟且。

一個僵化的制度並不適用在每一位學生身上。

收集意見之後,就我自己觀察,儘管這間學校很努力想為學生多做點什麼,提升名校上榜率,但由於學生志不在此,根本是被強迫留校的,欠缺方向與動力的情況下,加再多課也只是浪費生命,蹉跎了寶貴的自我探索時光,使學生淪為受困的籠中鳥、池裡魚,衝不出榜單已令人懊惱,囿限了學生讀(死)書以外的發展才是最大的問題。

回到最初的討論,我其實很心疼這兩位同學,自從來上課之後,家長都向我回報自己的孩子有很好的學習表現:一個願意閱讀,自動自發完成作業;另一個作業寫得很講究、給自己很高的要求。但如今卻遇到重重的限制與束縛,我不禁要問:為什麼往往都是最需要幫助的人受到環境最多的限制?

在學生向我提出觀看影片上課的方案前,他曾問過我兩次:「這堂課能不能調到星期日?」這樣他就可以上課了。無奈吳寧老師課程滿檔,要到等明年寒假學測班畢業才有調整的可能。

另一方面,許多家長把孩子送到知名的私校受嚴格管教,許多學生在長輩慫恿下考入知名的私校接受嚴格的管教,許多成績表現不佳者在茫然無知的情況下被篩選入普通私校被管教,成績、成績、還是成績。我認為如此高壓、沉重、超出負荷的環境、作業、課程只適合一種人--放棄快樂的人。

如果有人覺得上超難的課程、寫超多的作業、承受超大的考試壓力很快樂,那我祝福。反之,如果你想在學習與生活取得完美平衡,既有辛苦的過程,也有愉悅的興趣探索經歷,那麼我真心建議你不要自我閹割。

最後,如果你是學生,我想對你說:
如果自制力差,應該是要鍛鍊意志力,而不是交出自己「選擇的自由」;
如果學習力差,應該是找尋學習的目標和動力,而不是交自出己「選擇的自由」;
如果沒有人生目標,更應該保有自己「選擇的自由」,去追尋、去探索。

最後,如果你是家長,我想對你說:
或許你的孩子還小,不知道自己想要甚麼,常常人云亦云,這沒什麼大不了,誰都不是打從出生就立定志向的,讓孩子去摸索、去闖蕩,跌倒了也能笑著站起來,拍掉身上的沙塵繼續向前,都比坐在書桌前,念著不知為何而念的書好。

2017/8/2 更新:
1. 上述蒐集國中老師、補習班主任、畢業生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
2. 此篇是為啟迪思考,並不是要強加在閱聽人身上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